配电箱配电柜研发制造商
全国咨询热线:4000-588-448
当前位置:首页 > 配电箱

上海“民生难点”现在是否已有改善?实地探访

时间: 2024-01-08 02:55:21 |   作者: 配电箱

产品介绍

  本轮疫情冲击之下,上海实施了较长时期的大面积封控,市民在求医问药、物资保障、紧急出行以及社区生活等方面都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时间进入4月下旬,在全国各地的全力支援下,经过上海全市上下的努力,这些“民生难点”现在是否已有改善?本报记者兵分几路,对市民前期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回访,进行体验式报道。

  ■在诸女士看来,从最初储备不足的恐慌,到现在政府发放、团购、网购三个渠道并行,基本不再为吃饭问题发愁

  ■志愿者范先生和记者说,他们小区团购从蔬菜、肉类、速食,逐渐拓展到水果、面包、咖啡等。最近一些个性化的用品越来越多

  ■物资供应逐步恢复同时,一些“野生团”价格偏高质量差、人力缺少无法及时消毒分发、物资品质不达标等新问题也开始出现

  4月24日早上5时55分,杨浦区同济北苑的诸女士被闹铃准时唤醒。她同时打开几个App,开始买菜。

  和许多上海市民一样,随着小区封控时间的延长,看着家里逐渐清空的冰箱,诸女士曾有些慌乱。“4月4日那天居委发放了一些政府物资,但数量不多。好在之前小区微信群里有人组织团购,我就加入了。”诸女士说,靠着几次团购,她买到了一些米面油和肉类,以及卫生纸等一些生活必需品,心里总算踏实了点。

  “后来政府发过好几次物资,其中还有云南捐赠的大礼包。同时我时不时通过团购和电商买些东西,到今天,家里已经囤了一冰箱的食物,一段时间内的确不担心吃的问题了。”诸女士介绍,之前她在叮咚、盒马、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上下单,成功率并不高,到了4月中旬,明显感觉到商品种类变得丰富了一些,抢菜难度开始会降低,配送速度也有所提高。“比如叮咚比较难抢,如果6点抢不到,我会时不时留意下,有时会补货。我今天在叮咚和盒马上各下了一单,在叮咚上买的主要是水果,在盒马上买了自热小火锅和两只鸡。”

  中午时分,诸女士已经收到了叮咚和盒马的订单。记者随后来到为诸女士家附近提供配送服务的叮咚和平站。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站点,在四平路上。站点内外,工作人员一直在紧张地拣货装货。站长秦有峰指着货架和记者说,“情况在好转”,目前每天到货量基本是之前的两到三倍。以前只有晚上到货,大概四五辆车的货量,现在白天晚上都开始有货车来送货,一天加起来差不多有十辆。商品种类也在增加,之前都是一些基础的蔬菜肉类,现在已然浮现了曲奇礼盒、火龙果礼盒等。“站点人员在陆续返岗,目前已经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团购为主,抢购为辅。在诸女士看来,她的朋友们感受也大多如此。从最初储备不足的恐慌,到靠社区团购维持,再到现在政府发放、团购、网购三个渠道并行,基本不再为吃饭问题发愁。一位住在金运路地铁站附近的居民说:“我从4月1日开始吃了近半个月的泡面,直到最近几天,终于能买到新鲜蔬菜了。”

  也有不少小区在基本物资保障的基础上,开始考虑改善型个性化需求。在浦东金桥新城小区,志愿者范先生和记者说,他们小区很早就成立了团购群,从封控的第三天就开始了团购。最初,大家都买些蔬菜、肉类、速食,后来逐渐拓展到水果、面包、咖啡等。“最近几天,我在给大家送货时发现,一些个性化的用品慢慢的变多,冷饮、零食等都有。”

  不过,记者正常采访中发现,在物资供应逐步恢复的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开始出现。

  家住大场镇的郭女士说,周边电商网点恢复运营的不多,政府发放的物资对他们一家三口来说也不够多,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主要靠团购维持。但一些“野生团”价格偏高,质量也很难保证,甚至会出现了不少闻所未闻的品牌,但特殊时期大多数人只能照单全收。还有一些居民因小区人数少,难以达到成团规模,无法靠团购补充物资。“是否能在这些区域多开通一些线下商家,让老百姓通过饿了么等平台骑手去购买。”郭女士建议。

  封控区小区内的“最后100米”,仍是不少居民反映的问题。诸女士说,她所在小区因阳性感染者增加,能下楼的志愿者人数慢慢地减少,这给小区内大量的物资消毒和分发带来了困难。同时,人力缺少和团购网购安全性的问题,使得部分小区“叫停”了一些改善型个性化的物资,居民和居委会、物业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矛盾。

  物资品质不达标,是逐渐出现的新问题。4月22日上午,马桥万科城的业主张先生收到了政府的第五批物资,但他发现其中一盒速冻鸡翅有些发霉,小区群里也反映了这种情况。居委很快统计发霉物资的数量,当天晚上居委会书记和食品安全部门就上门取证。“具体处理结果还在等待,但政府这种处理速度我们仍旧是满意的,希望以后有关部门能真正做好供应商资质筛查和食品安全管理。”

  ■一开始,居民群里都吵得天昏地暗,建议和投诉如雪花般,居委会书记卢戈润说,居民的声音,代表他们真实诉求。“但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原因之一在于政策调整有进步,更人性化了。另一方面,在居民的“鞭策”下,居委会也在不断总结改进工作

  ■但仍有些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好。譬如政府发放物资的品类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很难让大家都满意。目前仍存在核酸检验测试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居民集聚

  “那天,我儿子右眼角撞破了,血流不止。”家住虹口区银联花园小区的郝先生回想起4月初那个惊心动魄的深夜,仍然心有余悸。当时,小区处于封控状态,且有阳性感染者。他打了120,但救护车一直没来。居委会倒是愿意开出门证,同意用私家车送医,但按规定要先拿到就诊转运单,过程繁琐。“半小时过去,孩子一直在流血,我太太急得在居委会跑来跑去,差点骂人。”

  “越来越多人在团购,每天门口物流不停。”曲阳花苑居民孟女士家窗户正对着东体育会路990号门口,每天看着骑手、司机们来来往往,忧心忡忡。“听说许多小区‘全阴’十几天,突然有‘阳’了,肯定跟物流有关系。我们居委只做消杀,我觉得不够。”

  “发物资不公平,我要的油没有,只收到一袋大米。”每次收到居委发放的生活物资,谈阿姨都闷闷不乐,“还有的邻居收到的是新鲜蔬菜,反正都比我收到的好。”

  “这些都是居民的声音,代表他们的线日晚上,记者见到曲阳街道银联居委会书记卢戈润时,她刚刚登记完一名外出就医居民的信息,旋即又背起消毒液容器,给一批新到的日用品做消杀。“不管我们居委有没有能力解决,我们都会尽全力帮他们。”她说。

  银联居委下辖3个小区,共计1600户3300人,然而居委会近半成员被封控在家,只有4名工作人员能正常上班。所幸,业委会的热心支撑以及被封控在小区的40多名建筑工人就地转成志愿者,4月以来这3个小区情况大致还算平稳。

  但卢戈润也坦言,“一开始真的有些难”。那天晚上,郝太太抱着满头是血的孩子闯进居委会,孩子哭一阵停一阵,家长的质问声越来越响、越来越急。卢戈润一边要安抚母子,一边要紧盯医院反馈,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甚至都不敢抬头看他们”。总算还好,救护车终于到了。

  “团购风”刮起来没多久,多个小区突然“阳”了的事情传到居民耳中,居民们分成两派,一派坚决反对团购,另一方则坚持购买可乐、烟酒、小龙虾,每天居民群里都吵得天昏地暗,建议和投诉如雪花般飞进居委工作人员的微信。

  原因之一,在于政策调整有进步,更人性化了。血透病人刘先生(化名)的楼栋一度是“阳性楼”,从他的视角看,外出就医的渠道比以前顺了。一开始,居委会帮忙约街道的公务用车送他去医院。有时车辆紧张,居委会就发个临时出入证,允许用私家车接送。再后来,政策有变化,他不用再填繁琐的就诊转运单,只要提前向居委报备。居委则替他想到,要提前一天出去先做个核酸检验测试,保证第二天就医顺利。“但我也听到住在别的区的病友说,看完病就回不去小区了。”刘先生说,“我还是很幸运的。”

  另一方面,在居民的“鞭策”下,居委也在不断总结改进工作。比如,他们响应居民的呼声,开始给每一名物流人员做抗原检测,结果是阴性,才接收物资,做下一步消杀。对此,全小区居民都支持,连最坚定反对团购的孟女士也再没打来过投诉电话,但她仍然每天会在窗口“监督”物流管理情况。

  23日晚上,记者随卢戈润回到办公室后,看到桌上叠着一摞材料。“今晚事情不多,我想再研究研究消杀步骤,明天给各楼组长做培训。”卢戈润说。

  譬如物资分配不均。卢戈润解释:居委收到的物资往往是几百桶油、几百袋米,无法平均分给1600户居民,只能大致估算价值后分发,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每次发物资都有居民上门质疑,我都要再解释一遍”。此时记者才留意到,卢戈润的喉咙有些沙哑。

  又譬如核酸检验测试安排不合理。曲阳花苑的“阳性楼”连续7天未出现阳性感染者,核算检验测试频率仍然维持一天一次,居民们很不理解。卢戈润只能一个个做工作,解释现行政策,但居民未必接受这种解释。记者从杨浦、宝山多个小区也了解到,目前仍存在核酸检验测试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大量居民集聚、“阳性楼”居民被要求下楼采样等情况,引发居民担忧。

  ■疫情初期,出现血透难。瑞金医院提出“自己的孩子自己抱”,在该院治疗的300多名血透病人没有一个掉队

  ■ 3月29日,市卫健委发文,要求上海所有三级综合性医院或拥有30个以上血透机位的医疗机构均须在3月底前建立应急血透室。血透难问题开始得到明显缓解

  ■ 4月16日,市卫健委再次发布新政策。这两份文件切中了多个痛点,然而一些政策过于严格,需要医务人员上前一步、主动破解

  家住徐汇区的余女士是位尿毒症患者。疫情发生后,她家先是儿子感染病毒,再是自己和丈夫感染,不得不辗转多地做血透。昨天下午,她和丈夫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完成了已断2天的血透,儿子也在昨天从方舱医院出院回到家中。“我们一家三口总算熬过来了……”余女士不禁哽咽。

  上海这波疫情发生后,不少血透患者的治疗遇到了难题:所在小区封控后,与阳性感染者密接或核算检验测试呈阳性后,他们如何前往医院接受维持生命的治疗?

  余女士今年72岁,长期在瑞金医院接受血透治疗,每周要做3次。浦西4月1日至4月5日封控的消息发布后,她和丈夫、儿子一商量,立即叫出租车前往瑞金医院总院附近的快捷酒店,打算在那里住5天,解封后立即到瑞金医院做血透。“没想到封了这么多天,昨天我和丈夫才退房去瑞金北院,住宿费花了近10000元。”余女士叹道。

  比经济开销更揪心的是随申码颜色的变化。在宾馆住了一阵后,余女士的儿子核算检验测试呈阳性。作为密接人员,她的绿码变成了红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红码患者没办法进入非定点医院。好在瑞金医院肾脏科主任陈晓农向这位“老病人”伸出援手,经辗转联系,安排她到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做血透。这家医院的应急血透室有很多外地援沪医务人员,他们服务热忱,为上海尿毒症患者维持了“生命线”。

  然而好景不长,余女士在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做了两次血透后,和丈夫一起“中招”,核算检验测试呈阳性。“我之前向疾控中心申诉了好几次,总算把红码变成黄码。”余女士说,“核酸阳性后,彻底变红码了。”4月18日她做完透析后,原本应在4月21日再做,但因为核酸阳性,那天已没办法进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这可怎么办?焦急的余女士打电话给陈晓农医生。陈医生此前得知她儿子感染后,已考虑“后招”,立即联系黄浦区疾控中心等部门寻求帮助安排。

  人没力气,小腿肿胀,脚趾变粗……前几天,没有做透析的余女士感到种种不适。昨晚,余女士在丈夫陪伴下终于入住瑞金北院,把断了2天的“生命线”接上了。

  “‘自己的孩子自己抱。’疫情发生后,在我们医院治疗的300多名血透病人没有一个掉队。”陈晓农和记者说,同样令人欣慰的是,熬过疫情初期,如今,普通血透室、应急血透室、阳性血透定点医院各司其职,这一难题已有明显缓解。

  据了解,此次疫情初期,上海每个区都设立了封控区定点应急血透室,然而这些血透室的专业设备不多,患者承载量很有限。当时,陈晓农提出“自己的孩子自己抱”,与瑞金医院领导沟通后,3月16日在总院设立了与旁边的环境隔离的应急血透室,供家在封控区的本院血透患者接受治疗。

  3月29日,市卫生健康委发文,要求上海所有三级综合性医院或拥有30个以上血透机位的医疗机构均须在3月底前建立应急血透室。这份文件还对应急血透室的规模、场地和人员、防护标准提出了具体实际的要求。上海疫情期间的血透难问题开始得到明显缓解。4月16日,市卫生健康委再次发布新政策,要求做好应急血透和阳性患者转阴后健康观察期血透工作,包括增设应急血透室、强化应急血透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健康观察期透析管理机制等。

  在陈晓农看来,这两份文件都很及时,切中了多个痛点。然而她也直言,一些政策过于严格,需要医务人员上前一步、主动破解。比如,一些血透患者因为是阳性感染者的密接人员,其随申码显示红码,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红码患者没办法进入非定点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连医院大门都进不了。“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推出了变通的办法:做血透的红码病人到医院后,出示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由瑞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派人到门口‘一对一’接人。”

  目前,瑞金医院已开通16路分机,除总机电线热线。热线电话负责人林婧介绍,线个市民来电。接听热线的医务人员正努力争取让每一位病人“都不掉队”。

  ■目前,全市各区应对“封控期间居民不能出门、无法配药”的对策,主要是让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去医院代配

  ■“我们已尽量抓紧时间了,但总会有居民觉得慢——为啥不收到一本病历本就马上去医院?对我们来说,没这个人力,时间也不够用”

  ■通过代配药机制,已有不少病患解决了“配药难”问题。更完善、更科学的代配药机制也在部分地区逐渐建立

  “我患前列腺癌,急需两种药品:康士得和博恩诺康。家中库存已告急,再不能配到药,病情就无法控制。”

  “我是肾脏移植者,平日里常用药有14种,现在家里都没有了,能不能帮忙配到?”

  近来,此类求助信息频现。小小一颗药,成了疫情期间人们的心头大事。市民配药到底难在哪?如何来解决?记者来到医院门诊大厅、区域代配药中转站等点位,亲身体验“配药难”。记者看出,部分地区已针对配药难题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志愿者帮忙跑腿代配药的做法已从疫情之初的“首选项”变成“兜底选项”。

  家住崇明区三星镇的孙仁洪是前列腺癌患者,平日用的药无法在崇明配到,必须到市区三甲医院配药。记者正常采访发现,远郊崇明的疫情虽保持持续低位,物资保供问题也不如中心城区突出,但居民配药的需求、难度比中心城区更大。

  目前,全市各区应对“封控期间居民不能出门、无法配药”的对策,主要是让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去医院代配。不过,记者亲历代配药过程后发现,这是一个非常考验体力和脑力的任务。

  4月21日15时,嘉定区中心医院门诊大厅,记者和嘉定工业区越华社区党总支书记王韵一起,帮几十位老年居民统一配药。

  从越华社区到嘉定区中心医院,开车需一刻钟左右。为啥不去更近的社区卫生中心配?“一方面,有些药社区卫生中心配不到,必须去中心医院;另外,社区卫生中心配药有固定日期,对临时、紧急的用药需求,就要到其他医院去配。”王韵说。

  每次去配药,王韵都要带上厚厚一叠社保卡,少则几十张,多则上百张,这是出于效率和安全考虑:进出医院有风险,一次能多配点就多配点。“我们已尽量抓紧时间了,但总会有居民觉得慢——为啥不收到一本病历本就马上去医院?对我们来说,没这个人力,时间也不够用。”

  配药的第一步是门诊挂号。嘉定区中心医院专门设了两条绿色通道,即便如此,王韵还是在挂号窗口排了很久——多数居民有新版社保卡,但有的老年人用的还是旧版社保卡,有时能用有时不能用,不能用的话就要重新自费建卡;有很多老年人是外地的,没有本地社保卡,也要自费建卡……

  完成全部挂号工序后,收拾好手里如雪片般的单据,王韵快步走向医院的全科诊室——就算病人没到,也需要医生问诊后开药。从门诊医生那里离开后,王韵带着医生开的单子回到挂号收费窗口去交费,费用由她垫付。交完费、取完药,记者和王韵就在门诊大厅的椅子上将所有药品一盒一盒分拣,对照单子放到每一个对应的小塑料袋里,然后将小塑料袋口子扎紧,全部放到大塑料袋里,装了鼓鼓囊囊一整袋。

  “我们要在单据上把自费部分用记号笔圈出来,然后把单据用订书机订在塑料袋外面,这样一来居民就能直观看到我垫付了多少钱,在社区取药环节可以在不打开小塑料袋的情况下尽快转交相关联的费用。”王韵说。

  通过代配药机制,已有不少病患解决了“配药难”问题。更完善、更科学的代配药机制也在部分地区逐渐建立。4月23日22时,记者来到崇明区陈海公路振业路路口,感受“代配药工作交接处”的紧张忙碌。为什么设立这个“代配药工作交接处”?崇明区医保局副局长范莉莉和记者说,崇明东西向狭长、往返市区路途遥远,配药志愿者面临驾驶时间长、活动范围大的问题。“在G40陈海公路收费口附近设立一个‘中转站’,让往返市区和往返岛内的配送员在这里闭环交接、接力配送药品,可让药品配送更高效、更安全。”

  帮市民配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记者从崇明区了解到,志愿者直接往返崇明和市区配送药品,已从本轮疫情之初的“首选项”,变成了如今的“兜底选项”。日前,孙仁洪就向村部反映了自己的用药需求,村里第一时间将需求汇总到三星镇,镇里转交到崇明区医保局。经区卫健委审核,崇明区医疗机构无相同厂家的相关药品,于是相关药品名单就被推送给区外助医志愿服务团队,最终由志愿者赴市区完成配药。“当天下单,第二天药就到了,比我自己去市区配都方便!谢谢他们!”

  ■ 120急救来电量目前基本保持在平时10倍左右,4月6日更高达12.3倍,突破历史极值。实际发车订单量达平时4倍以上,处于“人等车”状态

  ■担负救治上海西北片区危急重症患者任务的同济医院,于4月18日开设“第二急诊救治区”,已接收、治疗120急救送来的病患169人

  ■相比4月初,36家市级医院急诊量增长65%,36家市级医院中开设了33个急诊就医点,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4月22日上午9时许,家住普陀区的叶女士突发急性呕血,家人拨打近一个小时的120急救电话,并和社区申请报备。约45分钟后,接上叶女士的120救护车闪烁着蓝灯一路飞驰,开到了同济医院急诊科。这里也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同济分站。

  经过预检,叶女士被紧急送入“第二急诊救治区”的抢救室,医护人员对她的意识状态、呼吸、气道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紧急评估,启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并予以吸氧、监护、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紧急处置。她的家属和记者说,从拨打120到救护车开进小区,等了一段时间,“现在特殊时期,没办法”。

  记者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了解到,自上海第一轮核酸筛查至今,120急救电话来电量持续在超高位运行。4月6日来电量更高达平时的12.3倍,突破历史极值,目前来电量基本保持在平时10倍左右。120实际发车订单量达平时4倍以上,处于“人等车”状态,市医疗急救中心优先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用车需求。据悉,不少120急救车第一时间抵达接诊危急重症患者,曾碰到需要等待社区传送相关证明的情况。120救护车本就不够用,再加上相关流程缺失的时间损耗,送治患者的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

  4月23日上午10时,记者抵达同济医院。刚走进医院南门,就看到急诊大厅外一块红色木制指示牌,“第二急诊救治区”几个大字很醒目。西侧有两顶绿色充气帐篷,门口贴着红底白字“预检室”“抢救室”。走进预检室的绿帐篷,三名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正在忙碌。抢救室的绿帐篷里,氧气钢瓶、救治床位、心电监护仪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

  又一辆120急救车呼啸而至,停在“第二急诊救治区”预检室门口,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姨在女儿陪同下下车,直接接受预检。身穿“大白”的同济医院周海超医生介绍,救护车把病人送达后,先在预检室查看病人体征是否平稳。如不平稳,就在隔壁抢救室治疗,等体征平稳后再送入急诊室;如果患者体征极端异常,不用再排队进急诊室,第二急诊救治区开通“绿色通道”直接转入。“在预检室,我们也查验核酸证明,如果老年患者没有核酸阴性证明,现场提供抗原测试,阴性后再转入急诊室。”

  医院急诊深夜的急救任务更为繁重。谢壮丽医生介绍,同济医院目前对120救护车送来的危急重症患者,分类分层提供服务:第一是紧急治疗,如严重刀伤等,患者接受治疗后可离院回家;第二是对一些危重症患者,纳入医院新建的“缓冲病房区”,留观等待进一步治疗;第三是对于涉及生命的危急重症患者,医院第一时间纳入专科病房,确保患者接受进一步的专业治疗。

  近期市级医院的门急诊业务量激增,担负着救治上海西北片区危急重症患者任务的同济医院,于4月18日开设“第二急诊救治区”。4月19日至23日,“第二急诊救治区”接收、治疗120急救送来的病患169人,未来会促进保障急诊急救服务供给,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同济医院甘泉楼外广场上,记者又发现了第三顶绿帐篷,外形规模明显更庞大。这个帐篷里,建筑工人们正忙着架设照明设备,医护人员也在检查各项细节。据介绍,尽管急诊病房已完全饱和,但医院依旧在收治特别危重甚至危及到生命的危急重症患者。为此,医院特别在园内搭建起这座“小方舱”,大概能放30个床位。

  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吴登龙介绍,因有新冠阳性病人间断性出现,医院必须对急诊区域进行严格消杀。为维持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活动不间断,特别设立“第二急诊救治区”,包括预检室、抢救室和“小方舱”。一旦急诊室进行消杀暂停诊疗,“第二救治区”能够继续接收治疗危急重症患者。同济医院疫情前院内有近2000名医护人员,由于疫情封控、驰援方舱等因素,目前约900人坚守在医院岗位。

  据悉,包括同济医院在内,上海全市层面市级医院的门急诊业务量激增。相比4月初,36家市级医院的急诊量增长了65%。为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36家市级医院中开设了33个急诊就医点,保障急诊急救服务供给,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畅通。近期,还通过增设专人接听、设置语音提醒等方式,保障与市民沟通渠道的畅通。

  ■ 4月18日起,上海推出就医保障巡游出租汽车,供市民普通就医和出院使用。巡游出租汽车由区或街镇统一调度、管理和使用。就医市民反映:“确实帮了大忙了”

  ■但也有市民和记者说,自己并不知道哪些街镇能够给大家提供这项服务。目前配备的车辆未必能满足所有人需求,希望今后有更多出租车加入

  ■驾驶员目前住在由街道或企业来提供的酒店内,也有驾驶员晚上仍睡在车里。由于居民用车需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检测结果滞后对用车造成一定影响 扫码看视频

  昨天清晨6点,陈师傅的巡游出租车出现在虹口区车站北路715弄文苑小区门口。15分钟后,居民王女士走出小区,出示核算检验测试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后,坐上了陈师傅的车,前往距此15分钟车程的一家医院。

  疫情期间,公交停运,市民就医交通问题一度很突出。从4月18日起,上海推出就医保障巡游出租汽车,供市民普通就医和出院使用。有出租车作为运力补充,居民就医用车情况改善如何?记者与就医市民一同坐上巡游出租车体验。

  “前段时间根本没车可叫,私家车不让出小区,看病成了难题。”王女士坐在出租车上,向记者讲述不久前出行难的情况。

  小区封控前,王女士动了一次手术,按照医嘱需复诊,只好求助居委会。她被告知有巡游出租车能安排她去医院,但要提前一天预约。王女士提出就医需求后,由居委会传达给街道。发车前一天,王女士收到了街道的电话,确认了就医信息。

  当晚,大众出租公司的陈师傅就收到了街道发来的短信。“我们几乎是24小时响应的状态。”陈师傅和记者说,目前接单范围为整个街道,目的地包括全市医院,这两天接送的主要是需要血透的患者和孕妇。

  “确实帮了大忙了。”王女士说,“有了巡游车,小区也给就医居民开了出入证,就医问题得到了缓解。”但王女士也表示,目前配备的车辆未必能满足所有人需求,希望今后有更多出租车加入。

  按照规定,巡游出租汽车由区或街镇统一调度、管理和使用。在采访中,有市民和记者说,目前公布的政策仍不够清楚,自己并不知道哪些街镇能够给大家提供这项服务,也不知道怎么申请。市民建议,街道应把资源和政策主动明确告知居委会和市民,让基层清楚相关的政策和流程。

  也有不少居民需要紧急就医,不可能“提前一天预约”,那怎么办?据了解,居民能和街道协商,再由街道告知司机。“如果情况紧急,我们大家可以立刻回去接。”陈师傅说。

  路线规划和车辆调配方面,相比这项服务刚推出时,已有所改善,运送效率也有提升。

  6点45分送抵医院后,陈师傅就地等待,并对车辆内外进行消杀,等王女士看病结束把她送回小区后,再去接另一位要到医院做血透的乘客。“如果做血透要等三个小时,最近一段时间我就会去接别的乘客。”陈师傅说。

  陈师傅从4月19日开始接单,他坦言,刚开始拿到居委会给的名单往往一头雾水,接送路线混乱重复,浪费不少路上时间。“这两天没了之前的忙乱,路线协调优化了,街道提前一天给到名单,我们一个个打电话约时间,排出最经济合理的行程,也减少了乘客等待时间。”

  随着部分地区封控时间延长,最近,居民用车量有所上升。陈师傅刚开始接单时,每天接送乘客1—2位,现在多的时候有8—9位。与以往的出租车服务不同,巡游车要负责接送,每个病人司机要跑两个来回。

  浦东地区的巡游出租车服务推出更早。4月5日起,由大众出租组建的50人送医爱心保障车队开始为浦东新区12个街道、24个镇内需要就医或遭遇突发的市民提供免费运送保障服务,首周即承接各类用车800余单。

  运营多日,巡游车的服务流程也在优化。万师傅是驻守在浦东地区的一名巡游出租车司机,刚上岗那几天,曾有乘客表示联系居委约车无人接听。“后来经过和街镇协商,遇到类似情况,乘客可直接联系司机,我们在群里报备后,街镇可直接派车。”

  针对驾驶员的保障也有增强。根据相关规定,驾驶员出小区后不再返回家中,他们的食宿问题要得到妥善解决,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陈师傅和记者说,目前他住在由街道和企业来提供的酒店内,可洗热水澡,三餐由街道送至酒店。万师傅住在街镇提供的办公室内,但他有时晚上仍睡在车里,因为“如果有紧急的单子来,这样出车速度更快”。

  谈及目前遇到的问题,大众出租公司浦东地区车队长张卫斌坦言,依规定,居民用车需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但核算检验测试出结果存在滞后的问题。“我们目前采取的临时补救措施是做抗原检测和要求出示绿码,后续具体怎么做,还要再进一步细化协商。”(来源:解放日报)

上一篇:不看你就吃亏了!全国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全名单(2020版)

下一篇:解决了吗|小区变“打包基地”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