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箱配电柜研发制造商
全国咨询热线:4000-588-448

青春力量显风采

发布时间: 2024-01-29 06:15:09 |   作者: 行业新闻

  央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 4月上旬,在上海市本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愈发严峻的时候,中铁建工集团华北分公司(简称“华北分公司”)响应集团公司号召,迅速组建援沪维保团队奔赴上海,全力做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又称“四叶草”方舱医院)的相关维保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役”中,广大青年不畏艰险、勇敢逆行,成为了援沪维保团队中的先锋和中坚力量,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郑晓鹏是华北分公司工程管理部的一名高级主管,也是一名有着11年党龄的党员。“90”后郑晓鹏作为援沪维保团队中的一员,在接到任务后,第一个到达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隔离点。

  因多方面原因,“四叶草”方舱医院临时排水系统经常发生堵塞,临时用电线路也时常出现故障,接到的投诉与报修纷至沓来,郑晓鹏总是带领队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清理管道淤堵、检修临时用电线路,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清理管道淤堵、检修临时用电线路,郑晓鹏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央广网发 受访公司供图)

  异常忙碌的工作让他没有过多时间向家人报平安,在偶尔一次和妻子简短的通话中,郑晓鹏说:“真累啊!累得走路就像踩着棉花似的,鞋套里像灌了水,防护面罩里一层雾气。”“派你去援沪,正是因为组织信任你,累也要坚持住!”郑晓鹏的妻子鼓舞他说。

  “缺什么就找他。”一个队员用手指着说。队员口中的“他”,正是华北分公司杭政储出[2019]31号地块(一期)项目经理部综合办公室主任申志鹏。他是一名党员,是一名有着两个可爱孩子的父亲,也是一名风趣幽默、乐于助人的“阳光大男孩”,还是一名穿着白色防护服奔跑在援沪维保志愿服务一线的队员。

  为储备好充足的生活用品、食物、水和必要的防疫物资,他每两三天就要协调运输一次。根据防疫要求,物资需要人工肩扛手提搬进馆内。连日奋战以来,队员们半个多月没有洗过澡,为解决好他们的个人卫生问题,他想尽办法租到一间酒店房间,每天往返驱车120余公里,轮番搭载队员们到酒店洗澡。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没有告诉家人自己参加了援沪维保行动,“等从上海回去,隔离的时候再跟他们说吧!”申志鹏笑着说。

  “小伙子工作主动,又机灵,污水处理设备出现故障时,他第一时间留住厂家人员,为加速恢复排水系统及设备维修提供了有力保障。”负责援沪临时党支部后勤保障的李志岩回忆说。

  这个小伙子就是张旭,供职于华北分公司保定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银定庄村安置区项目工程管理部。2020年参加工作的张旭,接到援沪维保任务后,二话不说,就赶赴抗疫一线。

  医护缓冲区排风管道过低,医护人员在缓冲区换衣存在被感染的风险,防控专家提出需将排风管高度由原来的距地4米提升至8米。在无吊车、无起重设备,物资和人工缺乏的情况下,张旭借来了简易三层脚手架,带领4名队员,耗时3个多小时,顺利完成12米风管的提升安装任务。“当任务顺利完成的那一刻,担心和紧张一扫而光,觉得再累也值了。”张旭回忆道。

  考虑到舱内医护人员工作量大、精神高度紧张,为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医护人员及舱内隔离人员紧张情绪,经与护士站沟通协调后,张旭带领队员,将从保餐通道运进来的100盆绿萝、红掌等盆栽,分别装饰在医护通道入口和护士站办公室周围。对此,护士长竖起双手大拇指,给了一个大大的“赞”。

  在接到援沪维保任务的通知时,赵武强第一时间给家人打了电话。他是华北分公司秦皇岛金梦海湾住宅二期项目机电部的一名工程师,原本担心家人会不同意,没想到却得到了父母的强烈支持:“儿子,你要做好防护,注意安全,能够为国家做贡献,这是你的荣耀!”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赵武强很快学会了穿脱防护服。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是严格监督和帮助身边的队员做好防护,队友们都称呼他为“监督员小赵”。

  一天晚上,赵武强突然接到紧急任务,因卫生间积水,出现医护人员和患者滑倒事件,为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需要在卫生间和洗浴间铺设大量防滑地垫。赵武强二话不说,带领队员一直奋战到凌晨4点多,铺设完成后他才放心“出舱”,脱下防护服时发现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在身边党员和他父亲的影响下,赵武强在“四叶草”方舱医院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表示,要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全程参与援沪维保工作,这在我的青春时光里是很荣幸和难忘的啊!”

  第一批到达隔离区穿上防护服进入“四叶草”方舱医院的田殿丞,是华北分公司常山县赵家坪四期地块项目工程管理部的见习生,今年才23岁的他是援沪维保团队中年龄最小的一员,也是大家眼中的“小兄弟”,但是他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毅力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变身为后勤人员的他,虽然第一次面对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却没有一丝娇气,更没有一丝退缩。第一天“进舱”后,他就接到增援协助医护人员,为患者做核酸检验测试的任务。第一次直面感染者,小小年纪的他非常紧张,但想起身为医生的父亲,在家乡抗击疫情时的身影,他渐渐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在医护人员的详细讲解下,他信心十足地完成了任务。

  和其他队员一样,田殿丞每日坚持“进舱”工作8小时。作为团队中最年轻的队员,他接受任务时毫无怨言,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出舱”后,他不顾疲惫,依然坚持完成团队每日工作日志记录和整理,以及向上级指挥部汇报人员信息更新的任务。当问他有没有压力时,他笑着回答道:“我也没有想那么多,只要国家需要,作为青年人,我们就该冲在一线啊!”

  出发时田殿丞不敢告诉家人,参与援沪维保任务半个多月后,他终于鼓起勇气给父亲发了一条微信,告诉他“自己一切都好,学到了很多”。“做好防护,注意安全,爸爸为你感到骄傲!”父亲的回复,让田殿丞十分感动。

  贾尚是华北分公司滨湖社区(二期)项目工程管理部的一名机电工程师,在接到援沪维保任务后,他买了最早一班火车赶赴“四叶草”方舱医院。在候车大厅,他才将援沪维保的事情告诉自己的父亲。哪知父亲却对他说:“国家需要你,你就上!”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坚定了他参加援沪维保的决心。

  援沪维保期间,贾尚主要负责夜班时段“舱内”的常规巡检、维护,保证24小时热水不间断供应、插座更换安装、卫生间淋浴间排水系统通畅、舱内照明系统维护等。每天身穿防护服在方舱医院工作8个小时后,汗水早已浸透贾尚的衣服,每次摘下N95口罩,他胖乎乎的脸颊上都深深地烙下了口罩的印记。

  一天凌晨,贾尚突然接到医护人员的紧急电线岁小男孩在洗澡时误将淋浴间的门反锁,准备出来时门却怎么也打不开了。贾尚得知情况后,立即带领队员飞奔至淋浴间门外,此时孩子的父母已急得眼眶湿润。当淋浴间的门打开后,小男孩走到贾尚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大白’哥哥!”这让他特别开心和感动。

  看着身边的党员同志迎难而上、无畏无惧,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词,在榜样的影响下,贾尚利用短暂休息时间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并用行动诠释着自己志愿加入中国的决心。

  李洪阳是华北分公司福州新权南路综合发展项目工程管理部的一名水电工程师,也是一名青年党员,在接到援沪维保任务后,他毫不迟疑,带着5名工人自驾8个小时赶赴“四叶草”方舱医院。

  “舱内”的早班是最繁忙的时间段,为了尽快解决出现的问题,李洪阳每天“进舱”后第一件事就是,与8个医护站的医护人员沟通,记录患者要解决的问题和相关设备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立即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有一天,当医护人员为患者做核酸检验测试时,猛地发现“舱内”大量的时控灯不亮了,这可急坏了护士站的医护人员。李洪阳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物业有关人员赶到现场,在最短时间之内排查出线路故障。当时控灯又全部亮起时,李洪阳别提有多高兴了。

  起初,李洪阳并没有把执行援沪维保任务的实情告知家人,后来在家人的多次询问下,他才道出实情。李洪阳81岁的爷爷知道后,鼓励他说:“注意安全,好好工作,争取早点结束疫情。”

  刘柯是华北分公司滨湖社区(二期)项目物资部的一名职员,也是最早一批到达“四叶草”方舱医院的援沪维保队员。作为后勤保障组的一员,刘柯主要负责各项防疫物资的协调与运送,以及队员们的饮食与物资保障,做好维保队员日常核酸检验测试及健康情况台账管理等工作。

  今年29岁的刘柯已是2岁孩子的父亲,对于刘柯的援沪任务,他家人非常理解与支持。“好好干,别辜负组织对你的信任!”“加油干,孩子有我,爸妈有我,别有后顾之忧!”父亲和妻子这些温暖而鼓舞的话语,激励着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援沪维保行动中。

  按照要求,维保人员每天上午做一次核酸检验测试,每天中午、晚上各做一次抗原检测。刘柯上午协助医护人员为队员们做核酸检验测试,中午和晚上利用放饭时间为所有队员分发抗原试剂,当天记录整理好检验测试情况。忙完这些工作,他都是最后一个吃饭,盒饭不够时吃泡面,泡面没有了就喝点水垫几口水果,再苦再累都不曾抱怨。

  在高强度的工作下,有的队员出现头晕、流鼻涕的现象,刘柯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为他们发放常备药缓解病情并安排休息。在转运一名无症状感染者过程中,因转运车辆无法立即进入“方舱”,需要一名人员从隔离区护送到“方舱”内,刘柯主动请缨,亲自护送患者安全到达“方舱”。在问及怕不怕的时候,他笑着说:“没什么担心的,这次能参加援沪维保任务,是我人生中做得最有意义的事儿,令我终生难忘。”

  张洪齐是华北分公司成都站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水电部的机电工程师,4月11日下午接到援沪维保任务后,便第一时间奔赴车站,于当晚第一批到达方舱医院隔离点。

  还没来得及休息片刻,张洪齐便接到检测调试水电系统的紧急任务。他即刻带领队员换好防护服便冲进“舱内”执行任务。为了节约时间和增加效率,他将队员分为两个小组,一组负责配电系统的调试检测,一组负责给水、热水、排水系统的调试。从晚上12时到翌日7时,他们不眠不休地干了7个小时,终于将水电系统全部调试完成并具备使用条件,确保了“舱内”患者的正常入住。而此时张洪齐和队员们早已浑身湿透、精疲力竭。

  在方舱医院,帮助医护人员给患者分发日用品,有他的身影;帮助家长找跑丢的小孩,有他的身影;帮助大爷修插座、安装接线板,有他的身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对于急需帮助的人来说却是大事儿。对于童年时期经历“5·12”汶川地震的张洪齐来说,在大灾大难面前,他最能够感同身受地知道人们要说明。在问及参加这次援沪维保任务的感触时,张洪齐平静地说:“作为党员,就是要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宏昌,你父亲还在住院,你是家中独子,你确定要参加这次援沪维保行动吗?”“家里困难事小,援沪维保事大,我可以的!”这是华北分公司保定市第一医院住院楼改扩建项目工程管理部机电工程师王宏昌,参加援沪维保前与项目负责人的简短对线年出生的王宏昌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生活不能自理时常住院,为避免父母担心,他只告诉父母“在外出差,暂时不能回家”。

  来方舱医院的第一个维保任务让王宏昌记忆犹新。当时舱内患者数量将近3000人,临时卫生间成了高频使用点,16台污水提升泵堵塞了10台。王宏昌带领队员顶着湿臭的环境,在没有合适清淤工具的情况下,用双手将堵塞在污水泵口的厕纸一把一把地掏出来,1台、2台、3台……10台全部疏通完成。

  污水泵疏通后,脚下的地面早已是一片“狼藉”,王宏昌又带领队员一遍遍地冲刷地面。因地面湿滑,他不小心摔倒在粪水中。“当时浑身沾满粪水,存在被感染的风险,还是有一点担心的。好在处理得当,一切平安。”王宏昌感慨道。

  华北分公司援沪维保团队的党员们次次冲锋在前、英勇果敢,在他们的影响下,王宏昌也下定了入党的决心,利用休息时间写好了入党申请书。

  35岁的张小庆是华北分公司郑济铁路郑州至濮阳段站房Ⅰ标段项目部工程管理部的一名机电工程师。自2月7日从家返回项目上班以来,已然过去两个多月。正当他打算请假回家探望妻子儿女时,却接到了援沪维保的任务。他的妻子得知后,通情达理地告诉他:“决定了就放心去吧!做好防护,我和孩子们等着你凯旋而归!”

  4月11日23时,张小庆带领44名工人、2名大巴车司机直奔“四叶草”方舱医院。然而进沪之路却并不顺畅,因他们没有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被查验人员劝返。于是,立即进行核酸检验测试成了当务之急。队员们见状不免情绪波动,张小庆一边耐心劝慰,稳定工人情绪,一边打电话想办法,经过分拨检测、分批次转运,经历将近两天两夜,一行人才全部抵达“四叶草”方舱医院。

  一次在“舱内”执行任务时,一名队员的手套突然破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他随时有被感染的风险。张小庆即刻为他进行消杀,安排他“出舱”,更换好防护服后再“进舱”工作。“进舱”执行维保任务,穿上防护服后,连续8小时不吃不喝、不拉不尿,个别队员难免产生不积极的情绪,张小庆便耐心地安抚、做思想工作。

  在问及后不后悔参加援沪维保任务时,张小庆回答道:“第一次参加这种任务,开始有点忐忑,但想到公司和项目领导的认可,我义不容辞。”

  今天的青年该以怎样的姿态绽放青春、以怎样的精神实现梦想、以怎样的作为担当历史使命?在上海疫情防控最为严峻的时候,来自华北分公司的青年,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